科學研究的核心是探索未知,而 AI 正在加速這個過程。傳統上,研究人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蒐集數據、整理資料與進行重複實驗,如今這些工作 AI 都能部分接手。舉例來說,在生物學中,AI 已經能協助分析基因序列,甚至像 AlphaFold 這樣的系統能夠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,為藥物研發與疾病研究帶來革命性的突破;在物理與天文領域,AI 被用來分析龐大的實驗數據,例如粒子對撞機或深空望遠鏡傳回的資料,幫助科學家更快找到有價值的訊號;甚至在社會科學與人文研究中,AI 也能處理大規模文本,找出歷史語料中的隱藏模式,提供新的詮釋角度。當然,AI 的應用也引發質疑,像是研究結果是否會過度依賴模型的推論,而忽略了科學中「驗證」的重要性;或者,AI 找到的模式雖然準確,卻不一定能被人類理解,這讓科學知識可能變成一種「能用但難以解釋」的黑箱工具。在我看來,AI 並不會取代科學家,而是成為一種強大的助力,幫助他們更快提出假設、更快找到方向,真正的突破仍然需要人類的洞察與批判思維。